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
游客保障
网站导航
目的地攻略 > 中国 > 福建 > 福建旅游指南
福建旅游Fujian

福建,简称“闽”,省会福州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,依山傍海,森林密布,岛屿众多,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。

想去0

去过0

福建节庆活动

http://Fujian.cncn.com  2008-12-12  福建旅游网

节日活动

福州传统节庆活动、时令节俗很多,除春节拜年,正月十五闹元宵、逛灯市(福州地区初七以后,即盛行灯市,观灯和送灯;南后街专门出售各种纸制花灯,街道两旁,屋槽之下,花灯高悬,琳琅满目),端午划龙舟,七夕话鹊桥(七月初七之夜是神话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间,福州地区在这个节日普遍互相赠送蚕豆,以作结缘纪念),中秋赏月,重阳敬老,过小年(十二月廿四,也叫”祭灶”;家家户户打扫厨房,迎接新年,食品主要是灶糖灶饼),过年、清明节(祭祖扫墓,食品主要是菠菠棵、光饼筹)等公共传统节庆外,还有不少福州地区独有的节俗,主要有拗九节、冬节搓丸、祭灶、迎春、迎年、中元节、做夏等。

福建妈祖节

时间:4月25日、10月4日

地点:福建省蒲田市湄州岛

活动内容:妈祖生于公元960年,传说妈祖经常显灵保护船只,拯救海难。农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,分别是被奉为海神的妈祖的诞生日和忌日。每到这两日,数以万计的台胞和当地民众都来朝圣妈祖。节期有拜妈祖、妈祖文化研讨、工艺品展销活动。可观赏富有特色的民间歌舞,品尝闽菜。

畲族节庆活动

“林公”节 畲村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,家家备祭品、排香案、敲锣击鼓,礼祭“林公忠平王”。

牛歇节农历四月初八日,习俗与汉族相同。

端午节畲族人民为缅怀楚大夫屈原死难节日,俗称“五月节”。家家组织人力上山采回三指大的茅竿叶,包糯米粽,每只扎成五节长的“竿粽”以祭祖先,祈求平安。各家备制“雄黄酒”于中午时刻,在住房各个角落喷洒一遍,以除瘟驱疫。

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,畲族长辈要买月饼分给孩子和馈送亲友,举家吃个“中秋暝”。晚餐后,男女老幼到户外赏月,青少年点燃篝火,手击竹筒,迎“田元帅”游中秋,唱山歌。

客家的一年节庆

立春

立春,长汀客家人谓之“交春”。因它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首,颇为重视。届时,备香案、烧香照烛,放鞭炮,贴上“迎春接福”、“春临福至”等红笺,名为“接春”。

元宵节

长汀客家人的元宵节又叫“正月半”,这是一年中第一个节。元宵节吃“元宵”,“元宵”用糯米粉、红糖、花生米、芝Jh等做成,意在祝福一家团圆和睦。民间举办各种灯会,玩灯、赏灯,好不热闹,俗称“闹元宵”。迎花灯以涂坊、南山、河田、三洲等乡(镇)尤为有名。

惊蛰

惊蛰这天,长汀客家人炒豆子、炒麦子,或在热水中煮连毛芋子;在橱脚、桌脚、柱脚、墙脚等处撒上生石灰。这两种做法叫做“炒虫炒豸”、“溻虫溻豸”。惊蛰是冬眠昆虫开始复苏之时,客家人主张早期灭虫。

春社

长汀客家有在社日祭祀土地神、五谷神的风俗。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是春社,客家人妆扮人物故事,锣鼓喧天,迎神游行,祈求丰收,但并不普遍。

清明

清明期间,长汀客家人扫墓,祭祀祖先,从春分开始到清明达到高潮。祭祀活动非常讲究。在这期间,外出的家人多赶回家祭祖。

端午节

端午节,长汀客家人又称五月节,是一年中“五、八、腊”三大节日之一。过节除沿袭中原习俗用竹叶包棕子,吃雄黄酒,赛龙舟,挂菖蒲等外,还在五月初五那天,男女老少都用“药把水”洗浴。“药把水”是用山上能入药的草木煎制而成。

入伏

长汀客家人在入伏这天家家熬“仙人冻”吃。习俗认为,吃了“仙人冻”好度炎热的三伏天。“仙人冻”以仙草为主,配以淀粉熬成。

六月食新

长汀客家人“食新”就是尝新米。日子一般选小暑过后,逢卯日“食新”。在乡间,割下稻谷碾成新米,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。

中元节

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,而长汀客家人的中元节却是七月十四日。相传宋代末年,客家人正准备过节,元兵突然入侵,因此改为提前一天祭祀祖先,以避兵扰。七月十四日祭祀祖先,七月十五日祭祀“野鬼”。

中秋节

客家人过中秋和中原习俗大致相同。但长汀客家还有守“月华”的习俗。据民间传说,守到“月华”天门大开,月亮大放奇异光彩,月光菩萨降临,看见者求福得福,求财得财,因此有人在月光下守“月华”至深更半夜。

重阳节

农历九月初九为“九九”重阳节,长汀客家人俗称“九月节”。家家户户做米冻,打糍粑,杀鸡鸭,买猪肉,宴请亲友。此外,还有登高、赏菊活动。

九月十四

农历九月十四,原为长汀城区庙会,古时迎神拜佛十分隆重,大街小巷水泄不通,家家户户宾客满坐,各种民间文艺演出通宵达旦,热闹三天。现在已成为闽粤赣三省十四县的物资交流会期。

冬至

冬至本是农事节气,但长汀客家人称为“冬年”。客家人历来有冬至进补的习俗。汀州(长汀)客家米酒向来在冬至日添水,因为冬至添水的酒色、香、味俱佳,而且久经不坏。

观音节

 观音节 畲族村寨群众普遍奉祀“观音佛母”。

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生日、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、九月十九观音过南海日,逢此三日都纪念,认为她能普渡众生,救苦救难,多数人家在节日里吃一天“观音素”,以保平安。

邻近的寺庙,这三天当地的游人络绎不绝,年轻一辈多以游玩为主。老一辈的人对这个节日特别看重,往往备上香火,去庙里许愿、还愿,气氛详和。一般很少人在当天闹事。

寺庙附近,这几天地摊众多,主要卖些香烛、素食等。经常有些算命的先生也趁些时节,为游人算上一算,准与不准,只有天知道,大都是吉祥话,当是娱乐了一把。

尝新节与冬至日

尝新节 畲语称“吃新”。山区畲村多种中稻,农历八、九月间水稻收割,为庆丰收,择吉日将新收成的大米蒸饭,先装满两大碗,摆在厅前供祭天地,当晚全家尝新。传说这天“多一人尝,多一人粮”。

冬节 农历十一月冬至日,畲家户户用糯米做糍团,让全家人品尝。传说“冬节有糍团,作息有头门”。

畲族祭祖节

  祭祖节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,举行祭祖活动。畲族村寨建有宗祠、支祠或祖寨。内供畲族祖先的祖牌,有的还塑有蓝姓和雷姓始祖的塑像,祠内摆有龙头杖、香亭、香案、香炉等。祭祖开始,先放神铳三响,鞭炮连声,锣鼓喧天,祭案上摆供茶酒三牲。凡本族祠后裔当年 结婚者,生有男孩子者,家有老翁做寿者,均要送“两日制”龙烛一合,焚香叩酬。祭祖时,由族长辈讲述祖先功绩,始祖由来,发族的世系行第,并讲述家族家范,教导族人向善。

畲族三月三乌饭节

畲族有自己的氏族节日。农历三月三煮"乌稔饭"祭祀祖先,除对歌盘歌以外,还表演传统的"加官舞"、"八仙舞"、"龙头舞"等,热闹非凡。除此之外,四月初八做麦精饭,十月祭多贝大王,都是隆重热烈的节日。几乎所有畲村都有祠堂,各个宗族各有刻有龙头的祖杖,为畲族图腾的主要标志。目前,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祭祀畲族始祖盘瓠王的中华畲族始祖宫已通过总体规划,正在兴建之中。妈祖宫位于宁德市畲乡金涵村,与霞浦赤岸、周宁鲤鱼溪、霍童支提寺、福鼎太姥山连成一气,形成独具特色的畲族风情旅游线。

端午节抓鸭子

厦门人过端午节,不仅有吃粽子、赛龙舟的习俗,而且还要举办抓“鸭子”的活动。这是一种考验人们体力、毅力和技巧的民间体育竞赛。竞技场一般设在大海上或大池里,从岸边腾空伸出1根10 多米长的圆木柱,上面涂满滑油,木拄的末端安装着一只盛鸭子的小木箱,箱子有一个活门。参加竞技者要登上木梯,走过这根伸向海里的圆木柱,到了末端,用手拉开小木箱的活门,放鸭子掉进水里,同时人也跃入水中,去抓鸭子作为胜利品。通常,十几只鸭子,在一个多小时内,便被勇士们抓光。这种斗智、斗勇、斗巧、斗捷的水上体育活动,充满着热烈气氛和浓郁的闽南风情。

柴头会

城关柴头会,据《武夷山志》载:二月初六,集中竹竿柴棍农具及一切日用品于城坊售之,故得名。柴头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1851年农民领袖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,在太平军的影响下,武夷山(当时的崇安县)和全国各地一样,四乡农民纷纷起来抗捐抗税,反对奴役压迫。县衙门官吏见势头不妙,便加紧对农民进城买卖的检查,下令不准农民携带凶器、铁器之类的东西进城。凡进城者,只允许挑柴木,携带竹、木家具等农副产品。这样一来,更激起了农民的反抗。1866年,四乡农民在起义首领陈顺光的带领下,于农历二月初六凌晨,扛上木棍、竹叉和扁担等冲进县衙门,迫使县官下令免除农民的“竹丝税”、“明笋税”、“茶叶税”等,并立即张榜公布,起义获得了胜利。人们为了纪念这木棍、竹叉和扁担取得的胜利,决定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这一天在城关举行盛会,名为“柴头会”。

搏状元

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,花红月圆,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加倍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。厦门人对中秋节特别重视,届时都纷纷踏上归途,与家人好友团聚,共享天伦之乐,畅叙别后情谊。厦门一带还有一种玩会饼搏状元的民俗活动,最为吸引人。

三百多年前,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,驱逐荷夷收复台湾,郑成功的士兵到中秋节前后思念亲人,他的部将洪旭,为了宽慰士兵,与兵部衙经过一番筹谋,巧设“中秋会饼”让士兵们赏月玩饼、品茗谈天。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,隐含七九六十三之数,因为三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。会饼设状元一个,直径约6寸,宛似一轮明月,饼上印有“嫦娥奔月”、“桂树玉兔”等图案,对堂两个,直径4寸左右;三红四个,直径2至3寸;四进八个,直径1寸半左右;二举十六个,直径约1寸;一秀三十二个,直径半寸有余,它们分别代表文、武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、进士、举人、秀才。“博状元”的工具很简单,只需六个骰子和一只碗,每人轮流掷股子,根据股子的多寡,可中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、进士、举人、秀才。如果六骰相同,可囊括桌上全部月饼。由于搏状元,寓教于乐,活泼有趣,所以郑成功亲自批准,从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,前后六夜,军中按单双口分批轮流赏月搏饼。

这种中秋节玩会饼搏状元的习俗,三百多年来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。中秋之夜,家家户户都有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。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大量生产会饼上市供应,有馅饼,广东饼、饼干式或三者综合。近年来,包装越发精美,成为送礼佳品。

拔烛桥

“拔烛桥”实际上是枫坡村盛大的闹元宵活动。活动从正月十四晚上开始,由村中最有威望的长者率领“舞灯队”举行。“舞灯队”走街串巷,每经一户家门,主人便合家相迎,每到拐弯处,扛烛桥的小伙子就在“呼”、“哈”的呐喊声中,相互牵扯着飞奔而过。此时,炮声齐鸣,烟花焰火齐放,队伍中的唢呐声,锣鼓声汇成一片,大地为之震动。队伍到达村中心闹区后,“拨烛桥”最精彩的节目开始。

“烛桥”是由上下两层的木架组成,上可插两支大号蜡烛,下有把手可抓,两头与前后的木架用木插销联接。烛桥按事先的约定迅速分成两节──上村、下村两队,各队都有20多名精悍的小伙子将烛桥从路上往各自的田里拔去,谁能把对方拔到自家的田里,谁就是赢者,来年的丰收必定胜过对方。

这种“拔烛桥”活动一真持续到正月十六日才结束。它在过去的确是令人陶醉的,特别是妇女,入夜可以外出观花灯、烛桥。这是一个难得的自由活动的机会。因而妇女都盛饰而往,真是“满街珠翠游村女”。

元宵观灯

正月十五是"上元节",也称"灯节"或"元宵节"。 上元是三官大帝中上元赐福天宫紫微大帝的生日。每年正月十五日,厦门的百姓都要向天宫祈福,家家户户一大早即把五牲、果子、酒菜、纸钱等供在桌上,向天宫神烧香祭拜,并且占卜卦,预测一年的福祸凶咎,祭酒之后烧金纸,而后完成祭仪、撤供等仪式。 元宵节民间从十三日到十七日为止的5天里,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点缀着美丽的花灯。中山公园、寺庙或工人文化宫等公共场所举办舞龙、舞狮、踩高跷、跑旱船、放烟火、迎紫姑、猜灯谜、吃汤圆等贺节活动。

晚上,晶莹剔透的宫灯、走马灯、宝莲灯、荷花灯、象形灯流光溢彩,水池上,灯船摇曳;盛装的少 女和儿童跳起欢腾热烈的花灯舞;高院队举行场面壮观的踩街 活动;南乐团演员们演唱南音古乐。街上供应制作好的汤圆,其大小和龙眼差不多。闽南民歌《卖汤圆》中唱道:"卖汤圆,卖汤圆,元宵的汤圆圆又圆……",正是闽南一带人民"元宵吃汤 圆"的真实写照。

蜡烛会

蜡烛会起源于唐朝,是为悼念辟支古佛而起。千百年来,蜡烛会规模盛大,各地都有奉辟支古佛,以攘瘟疫,以消天灾。吴屯会期是农历二月初一,黎口为二月初六,岚谷为二月十三(后改二月十一)、大浑为二月十五,城关为二月二十一,几乎整个二月份都被蜡烛会所笼罩。

  

在各地的蜡烛会中,以城关最为隆重。每年的二月初八日就有“议会”,十六日迎奉城关光化寺的老佛塑像,称为“佛过街”。二十日派十多个彪形大汉,在凌晨前到吴屯小寺接老佛肉身像。接佛时,这些大汉抬着古佛,急跑抬入城关,路上绝对不能休息停留,称为“赛佛”。老佛接到城关后,家家户户选一对最好的蜡烛送庵,庵中灯烛辉煌,一对对蜡烛从佛像前的香案桌一直点燃到大门口。二月二十一日,虔诚的善男信女会集城内,整个城关人群熙攘,热闹非凡。

欣欣优选
福建旅行服务